今日僅剩免費名額
1
0
9
159****1728獲得了免費設計名額
139****9838獲得了免費設計名額
187****2238獲得了免費設計名額
現在這個年頭,最怕的就是遇到奸商,裝修的時候也一樣,處處考慮,處處小心。如果是建材、人工方面,那倒是簡單,眼見功夫,明眼人看著就知道有沒有不盡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裝修合同這文字材料方面的東西,若是給你挖坑,那就得更小心才能察覺了。現今裝修合同常見陷阱有哪些?讓裝修界小編一一詳解!
一、常見陷阱
陷阱一:專業術語概念模糊不清。
在合同里,裝修公司要注明“資質等級”,有些裝修公司將建委的“設計資質”與“施工資質”混為一談,或者利用其他公司的資質證書來蒙騙消費者。
陷阱二:故意遺漏重要條款。
建設部在《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中已經規定:進入小區承接家庭裝修的裝修公司,必須具備相應的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
然而現實的狀況是,大部分家裝公司的施工隊伍只是掛靠公司名下,公司并不對施工隊伍的施工質量和服務負責。而在合同中的“發包方和承包方”一項中,有“委托代理人”一欄。一些家裝公司卻經常故意漏寫“委托代理人”一欄,也不填寫法人委托的代理人姓名及聯系電話,以便出現問題后推卸責任。一旦裝修期間或保修期內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的利益將得不到任何保障。
此外,一些不正規的裝修公司為消費者提供裝修方案時,僅僅是口頭介紹或者是在電腦上給消費者演示,并且想方設法不讓消費者帶走設計方案圖紙。這樣一來,一旦在后期施工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和矛盾,消費者很容易陷入無據可依的窘境。
陷阱三:條款不詳,設置文字陷阱。
一些裝修公司利用消費者缺乏對裝修條款的了解,“特別”擬制了一些內容含糊或可作多種解釋的條款。如很多裝修合同上都有這樣的條款:裝修中如原品牌材料沒貨時,乙方(家裝公司)可臨時更換為相同材料。
事實上,這種“相同材料”卻可有多種解釋,是否是同質量的、同品牌的,還是同價格的均沒有寫明,這也就給了一些裝修公司“偷梁換柱”的機會,弄虛作假的空間非常大。
二、案例分析
1、小零件大花費
去年7月黃先生為了裝修剛買的90多平的婚房而找了多家裝修公司,終選擇的是其中報價低的一家。滿懷興奮地開始裝修,結果工人在施工過程中幾次三番的說“這項并不包含在報價里,實屬于增項,需要交增項費”。而且部分五金小零件都是自己去買的,原本以為釘子、龍頭、合頁、開關等小物件不需要花太多錢,結果等到裝修完工結算裝修費才發現現在花的錢要比自己先前舍棄掉的裝修公司的報價還要高5000元。
表示低開高走是裝修公司慣用的小伎倆,也是業主容易中招的了。裝修公司充分利用了業主貪圖低價的心理設計陷阱,坐等業主主動掉進去。
2、設計文字陷阱
同樣是在去年裝修旺季裝修的趙先生,雖然沒有遇到黃先生增項的問題,但是卻在裝修材料上吃了大虧。李先生與裝修公司事先協定好墻面漆要用規格18L的多樂士第二代5合1凈味,結果卻發現在施工時裝修公司使用的是18L的多樂士家麗安墻面漆。這兩種漆的單格差了260多元,于是趙先生去找裝修公司討要說法,要求換漆,結果裝修公司給出說法是在裝修合同里只寫了是多樂士品牌的墻面漆,不代表他們更換油漆。趙先生只能接受這種情況。
在合同中預先埋下“文字陷阱”的裝修公司不在少數。比如故意制定幾條模棱兩可的或正反都有理由的條款,一旦發生糾紛,公司順勢解釋以減免責任。
三、避免掉進合同陷阱的錦囊
1、在簽訂合同時,要求裝修公司必須使用由建設部門和工商部門聯合制定的正規合同文本,并且要加蓋裝修公司的公章。
2、在合同中還要詳細注明每項工程的施工工藝和驗收標準等。至于雙方提供材料要列出明細表及日期,還要約定具體的違約賠償比例。
3、如果合同雙方就施工工期、合同標的、施工項目及裝修預算等任何一條作出變更,那么合同也需要立即重新簽訂。
裝修公司敲定了,合同就別馬虎,因為這白紙黑字的條款就說明了人家的服務項目,如果到時候哪些方面做得不如人意,而合同又沒有說明,那么人家就可以用這一點來開脫了,業主是要吃虧的。關于合同陷阱以及防范措施就介紹到這里啦。裝修界小編感謝您的閱讀!更多裝修資訊盡在裝修界!
相關推薦
萬元
您的意見或建議就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