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代被稱為“青銅時代”,其裝飾藝術以青銅器為代表。在青銅器的裝飾上,可分為圖案和雕塑兩種形式,但兩者間沒有絕對的界線。
圖案紋樣具有強烈的象征性,在鼎盛時期的青銅器上,流行饕餮、夔龍、夔鳳等幻想的動物紋樣。在器物的主要部位裝飾饕餮紋,夔龍、夔鳳出現在次要的裝飾面上。幾何紋樣以不規則的云雷紋為多。春秋時代裝飾風格的轉變,主要是銅器上的裝飾花紋趨于簡易,紋樣多竊曲紋、環帶紋和雙頭獸紋,竊曲紋和雙頭獸紋都是鼎盛期流行的饕餮紋和夔龍紋的變體,按圖案規律重新組織而成。工匠們對二方連續的圖案組織運用得更為純熟。戰國是青銅器的更新時期,裝飾紋樣以蟠螭紋最普遍,往往布滿器物的表面,圖案組織繁復重疊,流于瑣細造作。錯金銀法也給銅器的紋刻帶來了新的畫面,如河南汲縣等地出土的水陸攻戰紋鑒和其它紋飾銅鑒。
青銅器裝飾的雕塑形式,有淺浮雕、高浮雕和圓雕幾種手法,以寫實為主,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生動刻畫了各種物象。有的器形就模仿動物造型,如陜西興平出土的戰國時代的犀牛尊就很有代表性。
青銅器作為禮器,本身作為巫教和禮教文化的象征和禮教功能,服務于貴族王室,其在裝飾風格上更能夠體現這一點。
先秦裝飾風格的社會性也很有特色。從事這項活動的工奴稱為“宰。管理宰的人叫做“百工”。“百工”之上還有“冢宰”。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冢宰,對如何運用器物造型、裝飾紋樣或飾件,以及銘文族徽來反映貴族的社會關系,負有主要責任。他們的作用,相當于書刻甲骨文的巫史。
由于是專為貴族統治者定制的,又特別使用在宗廟祭祀等神圣莊嚴的場合,因此整個制作過程凝聚了百工們集體的創造力,其作品也就格外深沉厚重,蘊蓄了偉大的歷史感。
您的意見或建議就是我們的動力!